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何为上医?徐兵河教授:管临床实践要方子,从科研转化找路子

作者:  施燕鸿   日期:2019/7/19 10:21:07  浏览量:1841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临床医生要不要搞科研?为什么要搞科研?怎么搞科研?科研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临床医生要不要搞科研?为什么要搞科研?怎么搞科研?科研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这一话题近期在各大网络传媒引起多方讨论,众口不一。2019年07月13日,在由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肿瘤科承办的第三届海峡肿瘤精准医学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徐兵河教授通过分享国家癌症中心的临床科研经验,从一个纯粹的临床科研工作者的角度诠释了这个问题。
 
 
首先,徐兵河教授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描述了中国科研的现状。2018年,中国的科研投入已跃居为世界第二,科技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均显著增长,仅肿瘤学领域2017年度的SCI论文发表数量就高达19448篇,蓬勃的研究现状和国家不遗余力地投入无疑给了在座的医生一剂定心丸。徐兵河教授结合实际,提出临床医生做科研应立足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难题,才能更好回馈到临床广大肿瘤患者。随后,徐教授结合既往的科研工作,给出了三点“接地气”的建议:

一. 善于发现,小中见大
 
徐兵河教授坦言,由于国内各个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各个医疗单位所能整合的资源、所处的平台自然参差不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发起一个研究就是“痴人说梦”。他例举了一项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对比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II期临床试验,仅入组了不到60例患者,便证实了铂类药物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治疗价值,发表文章影响因子达13.9。因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要善于思考,需要从临床治疗的现状发现不足,需要从司空见惯的治疗策略中寻找问题,只要立意新,小样本也能另辟蹊径出成果。谈到转化医疗,徐兵河教授介绍了“中国汉族人群CYP2D6*10基因型与他莫昔芬疗效相关性”这篇文章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再次强调了科研必须紧密与临床实践结合,立足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乳腺肿瘤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徐兵河教授团队参与了多项国际多中心乳腺癌研究,成果发表在JCO、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顶级期刊上,然而徐兵河教授谦虚地强调:“重在参与,需要重视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只有多参与,多积累经验,奠定基础才有厚积而薄发的可能。”

三. 重视原研,砥砺前行
 
中国的原研药物和多中心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国际多中心的研究频频伸出橄榄枝,徐兵河教授总是不满足于此。近几年,在乳腺癌领域,由徐兵河教授主导研究的优替德隆、吡咯替尼等中国原研药物开始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好评。研发及临床试验的阶段虽充满坎坷,但国际学术舞台上“中国之声”愈发响亮,意味着这些药物将来可能造福更多国内外的患者,亦不枉为“医”消得人憔悴了。

结语
 
此次会议上,徐兵河教授倾囊相授其科研心得与经验,强调临床医生更容易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临床医生做科研有更大优势。好的转化科研都着眼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最终都立足于看好病。同时徐兵河教授也展望了乳腺癌临床研究的未来之路,如寻找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更加准确方便的预后预测因子的检测、大数据的融合发展等。
 
有此上医,患复何求?
 
专家简介
 
徐兵河教授
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分会副会长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早诊早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理事长
北京肿瘤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St.Gallen早期乳腺癌治疗国际共识专家团成员
晚期乳腺癌治疗国际共识指南(ABC consensus)专家团成员

版面编辑:洪江林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徐兵河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