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ALK通路:钻石突变,如何进一步抛光耀眼?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2/4/18 13:43:22  浏览量:975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尽管ALK通路于2007年左右才被发现,但这条通路的研发却是最迅速的,目前已经有了6款靶向药物供临床选择。

前言:尽管ALK通路于2007年左右才被发现,但这条通路的研发却是最迅速的,目前已经有了6款靶向药物供临床选择。在多种靶向药物的加持下,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已经突破7年,是目前预后最好的肺癌类型。《肿瘤瞭望》将近期发表的有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编译,以方便广大读者交流讨论。
 
cf-DNA水平与ALK阳性患者的预后——来自ALEX研究数据
 
ALEX研究奠定了阿来替尼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地位。近期,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在ALEX研究中,cf-DNA的定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数据发表于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
 
ALEX研究是一项全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阿来替尼600mg,口服,每日两次;或克唑替尼,250mg,口服,每日两次的治疗。最终,两组分别入组152例和151例患者,cf-DNA于基线进行定量检测并基于平均水平分为两组,通过Cox模型计算cf-DNA定量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最终发现,在276例肿瘤标志物可评估的人群中,患者平均cf-DNA水平为11.53ng/ml,cf-DNA水平与患者转移病灶数量、转移病灶位置以及肿瘤直径大小均有关系。cf-DNA高于平均水平与较差的预后有关。小于平均水平的患者,两组中位PFS分别为未达到和14.8个月,HR=0.38;大于平均水平组,两组中位PFS分别为14.8个月和8.6个月,HR=0.43。在阿来替尼组,cf-DNA升高可导致疾病进展风险提高1.94倍,而在克唑替尼组则提高2.1倍。OS数据尚不成熟。
 
cf-DNA水平与患者疗效的相关性
 
这项数据证实,基线cf-DNA水平与患者的疗效相关。
 
劳拉替尼在ALK阳性中国人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劳拉替尼是一款针对ALK融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TKI类药物,一项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该药在这部分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这项II期临床研究旨在报告劳拉替尼在中国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这项开放标签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共包括两个队列:队列1纳入既往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队列2纳入既往接受过二代ALK-TKI±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患者PS评分为0~2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劳拉替尼100mg,口服,每日一次的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ORR。
 
至数据截止时,队列1和队列2分别入组67例和42例患者,ORR分别为70.1%和47.6%,中位PFS分别为未达到和5.6个月。队列1中,36例基线有脑转移的患者,ORR为80.6%;队列2中,21例基线有脑转移的患者,ORR为47.6%。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胆固醇升高(92.7%)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90.8%),8.3%的患者出现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1例患者因此终止治疗。
 
两个队列的中位PFS
 
劳拉替尼在中国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展现出了持久的活性以及较高的颅脑活性。
 
阿来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的疗效及安全性
 
在EGFR这条通路,联合血管靶向治疗是重要的治疗策略,尤其是针对携带21L858R突变的患者,联合血管靶向治疗获益更加明显。但是,在ALK这条通路,联合血管靶向治疗的研究数据较少。近期,来自麻省总院的研究人员探索了二代ALK-TKI——阿来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的疗效及安全性,这项I/II期临床研究的数据近期发表于ESMO Open杂志。
 
这项研究的I期剂量探索采用反爬坡形式进行,纳入初治及经治ALK阳性的NSCLC患者,主要终点为确认后续推荐给药剂量,次要终点为ORR。研究共纳入11例患者,82%的患者基线有脑转移,55%的患者为初治患者,46%的患者既往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剂量探索阶段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因此,后续的推荐给药剂量为阿来替尼600mg,口服,每日两次联合贝伐珠单抗,15mg/kg,每3周治疗一次。3例患者出现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分别有6例和3例初治患者观察到客观缓解,ORR分别为100%和60%,中位PFS分别为未达到和9.5个月;分别有4例和3例患者观察到颅内客观缓解,ORR为100%和60%。
 
患者的整体疗效及颅内疗效评估结果
 
作者认为,阿来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耐受性良好,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
 
参考文献:
 
1、DOI: 10.1158/1078-0432.CCR-21-2840
 
2、DOI: 10.1016/j.jtho.2022.02.014
 
3、DOI:10.1016/j.esmoop.2021.100342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靶向药物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