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热评丨赵艳霞教授:乳腺癌放疗两项相关研究探索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9/28 10:56:36  浏览量:1046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放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控制病变的发展。尤其是选择保乳者、存在淋巴结转移者以及肿块较大者,务必要进行放疗。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放疗技术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放疗在给患者带来一定生存获益的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良反应。肿瘤瞭望特邀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赵艳霞教授对本届ESMO大会上两项放疗相关研究进行了点评,以飨读者。

编者按: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放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控制病变的发展。尤其是选择保乳者、存在淋巴结转移者以及肿块较大者,务必要进行放疗。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放疗技术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放疗在给患者带来一定生存获益的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良反应。肿瘤瞭望特邀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赵艳霞教授对本届ESMO大会上两项放疗相关研究进行了点评,以飨读者。

 
121MO-UNICANCER HypoG-01研究:3周局部乳房放疗与标准5周局部乳房放疗方案相关的急性毒性比较
 
研究简介
 
研究背景:
 
在大多数国家,5周正常分割(NF)局部区域放疗(RT)仍然是乳腺癌的标准给量方式。HypoG-01(NCT03127995)是一项随机3期临床试验,评估了3周大分割(HF)-RT相对于NF-R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这里,我们首次报道了急性毒性的结果,这是该试验的次要终点。
 
研究方法:
 
pT1-3 pN0-3 M0的乳腺癌患者,术后随机1:1分为HF-RT组:40Gy/15F/3周或NF-RT组:50Gy/25F/5周。在基线、放疗期间每周和放疗结束(治疗访问结束)后1个月,按照CTCAEV4.0标准对急性毒性进行分级。
 
 
研究结果:
 
从2016年9日至2020年3月,法国29个地区招募了1265名女性,其中HF-RT组:633名,NF-RT组:632名。所有患者(中位年龄:58岁)接受并完成了他们预定的放射治疗并结束随访。急性3级毒性在两个治疗组中均很罕见(HF-RT5.4%,NF-RT5.7%),且未观察到4-5级毒性。
 
 
 
HF-RT的总体2级或更高的急性毒性发生率(38.4%)低于NF-RT组(48.1%)。BMI≥30患者中,2级或以上的皮炎更常见:HF-RT为34/118(29%),NF-RT为59/124(48%)。共有18例患者经历了至少1例急性严重不良事件(HF-RT:10、NF-RT:8),其中只有2例被认为与治疗相关(HF-RT:1、NF-RT:1)。
 
 
研究结论:
 
在接受局部放疗的妇女中,3周HF-RT方案的急性毒性较轻微,没有引起重要的急性安全问题。进一步的长期随访正在进行中。
 
专家点评
 
乳腺癌术后常规分割放疗和大分割是两种不同分割的放疗技术,虽然目前国内多数单位仍采用常规分割技术,但是近几年来大分割的研究较为热门。目前研究显示两者能达到相同的生物学效应,而在副反应上,大分割在急性皮肤反应、美容效果等甚至优于常规分割。目前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放疗已被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推荐。
 
本研究纳入1265名患者,囊括了乳房全切和保乳术后患者,结果显示三周大分割方案在急性毒性反应发生率上优于常规分割方案,这与多数报道类似。虽然目前很多研究显示了大分割的优势,但长期临床随访数据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甄别各种危险因素对患者的预后影响。结合当前国内乳腺癌治疗现状,放疗科医师要根据患者年龄、疾病分期、分子分型、风险因素、本中心的治疗和技术能力等等,选择合适的放疗方案。
 
186P-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螺旋断层放疗的长期随访结果
 
研究简介
 
研究背景:
 
辅助乳房放射治疗(RT)是保乳手术或乳房切除术后的标准护理。放疗计划研究表明,与3D适形放疗(3D-CRT)相比,调强放疗(IMRT)改善了乳腺的剂量均匀性,在靶体积覆盖和危及器官保留方面也更优越。但关于IMRT技术乳房照射的文献缺乏长期随访资料。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对采用螺旋断层照射技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曲线。我们还通过分子亚组分析了OS和PFS的数据。使用CTCAE4.0版标准评估长期毒性。采用多变量分析来确定毒性的预测因子。
 
研究结果:
 
2009年至2015年,174例接受了乳房手术的患者接受了螺旋断层放射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65个月。8年OS为89.2%(95%CI:83.5%~95.4%),8年PFS为85.4%(95%CI:80.2%~91%)。最长的5年OS数据是在HER2受体阳性亚组(95%CI:85.9%~100%)。皮肤毒性反应是最常见的长期副作用,可见于20.7%的患者。5例患者出现第二原发乳腺癌,都是位于对侧乳腺。
 
 
 
 
在多变量分析中,BMI>25kg/m2被发现是皮肤毒性反应升高的预测因子,既往有心血管病史可显著提高心血管毒性的风险。
 
 
研究结论:
 
HT可安全地用于乳腺癌的辅助放疗。在解剖复杂的患者中,HT提高了临床靶体积覆盖,并减少剂量到危及器官。需要进一步的长期随访的前瞻性研究来证实和验证这些结果。
 
专家点评
 
目前国内很多单位都在积极开展螺旋断层放疗(HT)技术。HT被认为是世界较为尖端的肿瘤放射治疗设备,其独创性的设计以螺旋CT旋转扫描方式,结合计算机断层影像导航调校,突破了传统加速器的诸多限制,在CT引导下360度聚焦断层照射肿瘤,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高效、精确、安全的治疗。一般认为HT具有比普通调强放疗在靶区的剂量分布及适形度方面有绝对优势,也显示出来了很好的疾病局部控制情况。但是由于技术成本等原因,目前HT应用仍然较少,相关研究数据也主要集中在肺癌、头部肿瘤等。乳腺癌数据很少,更缺乏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纳入174例乳腺癌患者,HT治疗结果也显示了很好的疾病控制率,较少的治疗副反应。尤其注意的是本文报道的20.7%的皮肤毒性反应,低于多数文献报道。国内有条件单位应更加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并分享相关治疗数据及经验。
 
专家简介
 
赵艳霞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乳腺肿瘤科II病区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乳腺专委会 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临床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康复与姑息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熊杰
 
 
主治医师,博士
 
现任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乳腺肿瘤科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
 
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放射免疫专委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
 
主编专著一部,拥有发明专利一项
 
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数篇

版面编辑:张雪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放疗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