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A视点丨张会来教授:新型抗体偶联药物NARA联合Rituximab为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提供新选择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6/22 11:41:40  浏览量:1005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CD37是一种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在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内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呈高表达。Naratuximab emtansine(NARA,Debio 1562,前身为IMGN529)是一种靶向CD37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由人源化抗CD37抗体K7153A通过硫醚连接物连接到细胞毒性Emtansine DM1上。在B-NHL的临床前模型中,NARA显示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与利妥昔单抗(RTX)的联合使用进一步增强了抗肿瘤活性。在本届EHA年会上,一项开放的II期临床研究评估了NARA联合RTX治疗复发和/或难治性(R/R)DLBCL和其他B-NH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大会摘要号:LB1903)。本刊特邀请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针对该项研究进行了精彩点评。

研究方法


既往接受1-6线治疗且不适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复发难治 B-NHL患者被招募到该研究的两个研究组。在第一组,进行安全性评估和扩展队列,患者接受0.7mg/kg NARA联合375mg/mRTX,每3周一次(Q3W)。在第二组,仅入组复发难治DLBCL患者。患者分别接受Q3W方案+375mg/mRTX的治疗(队列A),或接受分别在第1、8和15天使用0.4、0.2和0.2mg/kg nara的每周方案+375mg/m2 RTX治疗(队列B)。共进行了6个周期的治疗。主要终点是治疗紧急不良事件(TEAE)和ORR。所有患者均报告了安全性,仅DLBCL患者报告了疗效;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评估包括受体占有率,以研究CD37靶向结合。随访至末位患者首剂给药1年后(NCT02564744)。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100名患者:其中81例(81%)出现≥3级TEAE,中性粒减少54例(54%),白细胞减少19例(19%),淋巴细胞减少17例(17%),血小板减少12例(12%)。8例(8%)患者因TEAE而停用NARA。只有极少数的≥3级TEAE与DM1相关的报道, 3例(3%)出现肝脏事件(1例中毒性肝炎,1例谷氨酰转肽酶升高,1例碱性磷酸酶升高),无后遗症,2例(2%)伴有神经病变(1例运动性和1例感觉性)。80例DLBCL患者中,原发难治10例(12.5%),复发难治24例(30%),Ann Arbor分期III/IV期62例(78%),35例(44%)至少接受过2次全身治疗。在80例DLBCL患者中,76例是可评价疗效的,即有一个基线和至少一个基线后肿瘤评估或临床进展评估。总有效率为44.7%,其中完全缓解(CR)24例(31.6%),部分缓解(PR)10例(13.2%)。病情稳定(SD)9例(11.8%),疾病进展(PD)33例(43.4%)。两个主要队列(A和B)各有30例可评价疗效。两个队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0%(CR率:队列A:43.3%;队列B:33.3%),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截止至随访日期。76例DLBCL患者的中位持续缓解时间没有达到(低于95%可信区间12个月)。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显示细胞毒性DM1和分解代谢物的全身释放可接受,治疗覆盖外周全部靶区并导致B细胞耗尽。


研究结论


NARA作为 NHL 中的一种新型 CD37 抗体偶联药物,与RTX的联合应用显示出了较好的ORR,缓解持久,安全可控。因此NARA+RTX可能会成为复发难治DLBCL一个有吸引力的治疗选择。



专家点评


张会来教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B细胞淋巴瘤。随着对DLBCL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约有60%~65%的患者经R-CHOP方案化疗后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但仍有超过30%的患者为原发耐药或出现疾病复发。针对这类复发难治DLBCL患者,即使予以高强度挽救性化疗后再进行ASCT治疗,长期生存仍不理想;另外,对于老年人,一般状态较差、合并多种并发症,无法耐受高强度治疗或无法从高强度治疗中获益的复发难治DLBCL患者,其治疗目前主要寄希望于新药或新治疗方法。


CD37抗原是transmembrane超家族的一种跨膜蛋白,在恶性B细胞上高表达,新的抗CD37抗体K7153A,它通过多种机制,包括诱导凋亡、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吞噬作用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对B细胞具有很强的活性。NARA是一种新的抗体-药物结合物,其保留了CD37抗体固有的抗体活性,并通过靶向有效载荷传递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活性,本研究评估了NARA联合RTX治疗复发难治DLBCL和其他B-NH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入组了100例曾接受多线治疗并且不适合干细胞移植的复发难治 B-NHL患者,每组(A和B)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0%(CR率:A组43.3%;B组33.3%),初步提示该类治疗对复发难治性DLBCL有效且安全性良好


综上,目前复发难治DLBCL仍是临床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挽救化疗疗效有限,因此,新药在复发难治 DLBCL患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本次EHA会议数据发现NARA是较为有希望的新药,并且与传统靶向药物联合以进一步提高复发难治DLBCL疗效,且疗效持续时间较长,这为既往被认为无希望的复发难治DLBCL患者带来新希望。


专家简介

张会来主任

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恶性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血液病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副会长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