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2019 中国之声︱邱录贵教授团队:新药治疗时代下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

作者:  Jiamo  Ren   日期:2019/12/12 12:32:15  浏览量:1733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第61届美国血液学年会于2019年12月7~10日在美国城市奥兰多举行。当地时间12月9日下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在大会上作为壁报进行展示(编号4363,题目Development of a Clinical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肿瘤瞭望》特对此进行了编译,并和读者一起回顾这项研究。

邱录贵团队研究壁报展示
 
研究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存具有极大异质性,受到宿主相关因素、疾病生物学特征以及治疗选择等多种因素影响。准确、全面的预后分层对于生存预测及后续治疗选择都十分重要。因此,我们整合了反映患者因素及疾病生物学特征等不同方面的多个指标,旨在建立一个能够综合反映患者预后的分层模型。
 
 
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603例具有完整基线特征及生存资料的NDMM病例,通过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筛选出5个具有独立预后意义的危险因素。其中,高危遗传学异常(HRA)定义为FISH检测到的1q21扩增、17p缺失、t(4;14)/t(14; 16)易位阳性;贫血定义为血红蛋白水平<100 g/L;绝对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MR)降低定义为LMR<2.95;肾功能不全定义为血肌酐≥2mg/dl;血清LDH升高定义为LDH>247 U/L。根据COX多因素分析得到的风险比值(HR)对各个危险因素进行加权后,得到一个综合的预后模型。
 
 
结果
 
该研究总结了MM中多个公认的以及近年来被报道具有预后意义的指标。其中,纳入OS单因素分析的因素包括:年龄(>65vs.≤65岁),血红蛋白(≥100vs.<100 g/L),LMR(≥2.95vs.<2.95),LDH(>247vs.≤247U/L),肾功能(血肌酐≥2vs.<2 mg/dl),ISS分期(ISSⅢ vs.ISSⅠ/Ⅱ),HRA个数(2vs.1vs.0)。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将被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COX结果显示,年龄>65岁(HR=1.58,P=0.003),LMR<2.95(HR=1.39,P=0.04),LDH>247 U/L(HR=1.53,P=0.017),1个HRA(vs. 0个HRA,HR=1.59,P=0.004),2个HRA(vs. 0个HRA,HR=2.66,p=0.000)和ISS Ⅲ期(vs. ISSⅠ/Ⅱ,HR=1.74,P=0.011)是NDMM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表1)。
 
依据上述各危险因素的HR值进行加权后(除2个HRA赋值2.5分外,其余因素各赋值1.5分),得到MM的预后模型。该模型总分0~8.5分,共分三组:低危组(0~1.5分),中危组(2.0~3.5分)和高危组(≥4.0分)。低中高危三组各占比46.1%(278/603),29.4%(177/603)和24.5%(148/603)。与低危组相比,中危组和高危组的相对风险分别增加2.31倍(95%CI,1.71-3.13,P= 0.000)和5.04倍(95%CI,3.72-6.81,P=0.000)。三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85.8(95%CI:68.7-102.9),47.2(95%CI:42.6-51.8)和30.0(95%CI:24.7-35.3)(P<0.01)(图1)。此外,多个亚组分析显示,在不同RISS分期、不同治疗选择以及是否移植等亚组中,该模型仍能够区分出患者的不同预后。
 
结论
 
该研究通过对多种反映MM预后的因素进行筛选,建立了一个用于判断NDMM患者预后的综合危险分层。该预后模型首次纳入了反映患者免疫状态的预后因素,为免疫治疗时代MM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指导。
 
意义
 
该项研究通过对603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病例进行总结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五个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通过对各个危险因素进行加权及赋值,建立了用于预测NDMM患者预后的危险分层,并在不同亚组中进行了验证。该预后模型首次纳入了能够反映患者免疫状态的危险因素(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与单核细胞绝对值比值,LMR),为免疫治疗时代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指导。
 
 
团队简介
 
邱录贵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淋巴肿瘤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主任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专家委员会成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研究联盟副主席
整合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常委
《Blood Advances》及《中华血液学杂志》等6种核心期刊编委/常务编委
 
安刚
博士 副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委员会委员;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联盟委员、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秘书;
天津市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
天津市遗传咨询委员会委员
 
毛雪涵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淋巴肿瘤科在读博士研究生,导师邱录贵教授。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邱录贵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