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国际白血病协作组B前主席Richard Larson教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策略及进展|2019 CSCO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10/22 12:00:57  浏览量:1665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成人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效果欠佳,预后较差。根据Ph染色体,ALL又可分为Ph+和Ph-两种,其治疗策略不尽相同。为了深入了解ALL治疗策略及相关进展,本刊在2019 CSCO大会现场特邀采访了国际白血病协作组B(CALGB)前主席Richard Larson教授,针对ALL治疗的相关话题展开了精彩讲解。

Larson教授
 
《肿瘤瞭望》: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慢粒急淋变应如何鉴别?
 
Larson教授: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领域,其进展较为显著。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在急变期可转变至ALL,通常Ph+ ALL与CML转变的ALL可从以下方面来进行鉴别:①首先,CML是一类髓系白血病,约有20%的CML患者可转变为Ph+ ALL。②其次,慢粒急淋变的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通常为阳性,且其转录本类型多为P210,而原发性Ph+ ALL患者的转录本类型通常为P190,并且两者在细胞遗传学改变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③最后,患者既往是否存在CML病史是鉴别两者的重要点。
 
除此之外,两者还存在其他一些差异,例如原发性Ph+ ALL患者在达到缓解之后,其细胞遗传学改变可恢复正常,无法检测到BCR-ABL转录本。而对于慢粒急淋变的患者而言,即便达到缓解,其BCR-ABL转录本仍可在外周血或骨髓中检测到。
 
《肿瘤瞭望》:能否谈一谈Ph+ ALL与Ph- ALL患者的预后及治疗策略的差异?
 
Larson教授: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可分为Ph染色体阳性(或BCR-ABL+)和Ph染色体阴性。对于Ph+ ALL患者而言,诸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单药应用或联合化疗可显示出较好的疗效。而对于Ph- ALL患者而言,TKIs药物疗效甚微,当然Ph样ALL(Ph-like ALL)患者例外。通常,Ph-like ALL患者无t(9;22)改变也不存在BCR-ABL融合基因,但是其基因表达谱与Ph+ ALL患者相似,某些Ph-like ALL患者也存在激酶活性的过度表达,因此TKIs联合化疗可取得较显著的疗效。
 
对于Ph+ ALL患者的治疗,既往我们更推荐先接受强烈化疗,然后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近年来,很多Ph+ ALL患者在采用针对BCR-ABL融合基因的TKIs药物治疗后可达到深层次缓解,相反Allo-HSCT的获益却并不明确。因此,在过去5~10年内,Ph+ ALL由预后极差的类型转变为总体反应率(ORR)及总生存率(OS)更佳的一种ALL类型。
 
《肿瘤瞭望》:在ALL患者的巩固或维持治疗中,是否应接受Allo-HSCT?
 
Larson教授:如前所述,在既往,Ph+ ALL患者的治疗推荐先给予强烈化疗,然后进行Allo-HSCT。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TKIs药物+化疗可使Ph+ ALL患者达到深层次缓解,相反Allo-HSCT的获益却并不明确。
 
对于ALL患者的巩固及维持治疗,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微小残留病(MRD)状态来决定。通常,我们可采取RT-PCR或流式细胞术(FCM)的方法来检测MRD状态,其分界值分别为10-5和10-4,临床上流式细胞术更为常见,MRD阴性的ALL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期更佳,并且巩固或维持治疗的疗效也更好。对于MRD阴性的Ph+ ALL患者而言,继续TKIs或耐受性好的化疗进行巩固及维持治疗即可。此外,我们也正在青少年或年轻成人ALL患者中开展研究,来探讨化疗与Allo-HSCT在巩固维持治疗中的优劣性。
 
《肿瘤瞭望》: 谈一谈达沙替尼联合blinatumomab在成人Ph+ ALL一线治疗中的价值?
 
Larson教授: 为了避免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目前多项研究正在探讨对Ph+ ALL患者进行无化疗方案(chemo-free)治疗。达沙替尼是一类针对BCR-ABL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而达沙替尼+地塞米松在Ph+ ALL的治疗中可取得极高的完全缓解率(CR),但该方案治疗后的微笑残留病(MRD)仍经常为阳性,难以转阴。
 
近年来,blinatumomab等免疫治疗对于CD19+的Ph+ ALL患者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可同时靶向CD19和CD3,并指引细胞毒T细胞与恶性B细胞连接,达到杀灭恶性肿瘤细胞的目的。研究显示,blinatumomab可提高MRD阳性的Ph+ ALL患者的治疗反应率、加深缓解层次、延长缓解持续时间。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白血病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