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CS2017]王殊教授解读NSABP B-47:HER2低表达乳腺癌靶向治疗获益与规范化抗HER2治疗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12/12 22:42:12  浏览量:2246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肿瘤瞭望:当地时间12月5日至9日,2017年国际乳腺癌重量级学术活动的“收官之作”——第40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n Antonio Breast Cancer Symposium, SABCS)在美国盛大召开。 会议期间,由美国乳腺与肠道外科辅助治疗研究组(NSABP)开展大型Ⅲ期临床试验B-47公布研究结果。该研究针对淋巴结阳性或高危淋巴结阴性但HER2低表达的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在AC→wP或TC辅助化疗基础上,评估加入曲妥珠单抗治疗对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 《肿瘤瞭望》特别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解读NSABP B-47研究,并分析了规范化抗HER2治疗的实践重点。

 

王殊教授

 
研究概况:NSABP B-47研究中HER2低表达(HER2-Low)定义为:HER2蛋白免疫组化检测(IHC)1+或2+,且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阴性。自2011年至2015年,B-47共纳入3270例HER2低表达,淋巴结阳性或高危淋巴阴性乳腺癌患者。1:1随机将患者分配进化疗+曲妥珠单抗组或单独化疗组,其中研究者可以选择AC→wP(多柔比星+环磷酰胺→紫杉醇)化疗方案或TC(多西他赛+环磷酰胺)化疗方案。
 
主要研究终点是无浸润性疾病生存(iDFS)。分层因素包括:IHC评分(1+ vs 2+)、阳性淋巴结数目(0~3,4~9,≥10)、ER/PR状态(阳性 vs 阴性)以及化疗方案(TC vs AC→wP)。从基线数据来看,年龄≥50岁患者占比过半(58.5%);57%的患者IHC评分为1+;17.3%的患者ER/PR阴性;19.9%的患者淋巴结阴性,27.4%有≥4个阳性淋巴结。
 
研究结果:中位随访46.1个月,发生264例iDFS事件,达到主要分析点。总体来看,在入组的HER2低表达患者辅助治疗中,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相比,5年iDFS率分别为89.6% vs 89.2%(HR=0.98; 95%CI=0.77-1.26; P=0.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R2表达、淋巴结受累数目和激素受体状态对前述结果无明显影响。
 
王殊教授解读B-47研究和抗HER2规范治疗
 
《肿瘤瞭望》:请您介绍一下NSABP B-47的研究背景及其试验设计理念?
 
王殊教授:NSABP B-47研究是本届SABCS上的一个亮点。先前的四大研究(NSABP B-31、NCCTG N9831、BCIRG 006、HERA)已经奠定了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基石地位。但是回顾分析NSABP B-31和N9831的研究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实,一小部分HER2阴性患者也可以从曲妥珠单抗治疗中获益。其原因是,入组患者的HER2检测首先由当地实验室或病理科完成,后续交给中心病理集中评估的时候,研究者发现原来认为HER2阳性(IHC 3+或FISH阳性)患者中仍有约10%其实是IHC和FISH双阴性。分析这类患者的抗HER2治疗获益发现,远期生存指标DFS有明显的改善。
 
当时这一结果引起了非常大的关注,由于HER2不仅是靶点,同时也是乳腺癌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信号通路, NSABP决定开展一项大规模Ⅲ期临床研究,针对传统意义上的HER2阴性(ICH检测1+或2+且FISH阴性)患者,观察他们是否能从抗HER2辅助治疗中得到生存获益,这就是NSABP B-47研究产生的背景。
 
本届SABCS大会上B-47研究公布了初期分析结果,中位随访46.1个月,发生264例iDFS事件。在HER2低表达患者中,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与单用化疗相比并未体现明显的生存优势,因此B-47研究结果是阴性的。这说明,在现有临床证据下,HER2阴性患者不能从辅助曲妥珠单抗治疗中取得更好的远期生存。
 
《肿瘤瞭望》:NSABP B-47研究结果为抗HER2治疗以及相关临床试验带来了什么启示?
 
王殊教授:尽管B-47研究得到的是阴性结果,但其中还是有一些细节值得我们思考。B-47研究入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与先前B-31或N9831研究相比,存在一定的区别。比如淋巴结0~3个患者在B-47中占比近3/4,处于相对低肿瘤负荷状态,而B-31中所有患者都为淋巴结阳性。此外,B-47入组的激素受体阳性患者≥80%,而B-31和N9831中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仅为一半左右。
 
从我个人的观点看,可能真的会有一部分阴性患者能够从HER2通路的抑制剂中获益,而不仅是HER2阳性患者。B-47是阴性结果,但基线数据显示其入组人群不能完全代表B-31和N9831研究中回顾性分析的HER2阴性人群。不同研究出现相悖的结果值得我们反思,是否与阳性值界定标准有关?抗HER2治疗是否还存在其它的机制?是否应该针对HER2通路或旁路激活进行新的探索?
 
另外,B-47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的5年iDFS都接近90%,基础疗效良好是现在临床试验设计面临的困境之一。像本届SABCS上报道的ExteNET研究以及今年ASCO上报道的APHINITY研究,单独曲妥珠单抗治疗后患者的远期生存率都能达到约90%,这对未来辅助治疗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做到“好上加好”很难。
 
《肿瘤瞭望》:临床中乳腺癌HER2检测和抗HER2治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王殊教授:HER2阳性是判断患者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所以临床医生非常依赖HER2病理检测结果,而且检测时机也很关键。比如初治患者术后都需要进行HER2检测,出现复发转移后,如果条件允许也应获取癌组织进行HER2检测,以期给患者提供更多的靶向治疗机会。这一过程需要病理医生和临床医生的密切配合,也需要规范HER2检测流程,包括标本取材、固定、切片、染色等等,通过严格的病理质控获得准确的结果,指导临床用药。
 
对于抗HER2规范化治疗,最重要的是尊重事实,遵循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尽管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理论或想法,但没有扎实的数据支持,就不能轻易将其用于临床。本次B-47研究告诉我们,如果HER2表达为IHC 1+或2+且FISH阴性,则不能从曲妥珠单抗中得到更多获益,这进一步要求病理科做到HER2精准检测,不能贸然扩大适用人群范围,当然也不能随意地放弃抗HER2治疗。
 
《肿瘤瞭望》:HER2通路相关转化医学研究对临床治疗有何价值?
 
王殊教授:HER2基因作为乳腺癌最重要的肿瘤驱动基因,一直是转化医学研究的重点。2016年Nature杂志连发两篇文章,主要探讨了HER2在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其中上皮间质转化(EMT)作用非常重要。一般认为,恶性肿瘤总是优先进行增殖,然后再发生转移。但基于动物实验的研究提示,早期肿瘤刚刚形成甚至还没形成的时候,就有可能在HER2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下,出现远处播散的“种子”细胞,最后造成疾病复发或转移。就这一点而言,HER2通路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研究空间。
 
另外,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进步,恶性肿瘤研究不在局限于组织中蛋白表达或基因扩增。通过液体活检,捕捉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或循环肿瘤DNA(ctDNA),研究者可以分析特定样本遗传物质中的HER2基因突变情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发现免疫组化为HER2阴性的患者,仍可通过CTC技术检出HER2基因的扩增和突变,但这种变化对临床有何意义,是否会影响今后的复发转移,我们还不得而知。早期乳腺癌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多治疗进展,但这只算是揭开了乳腺癌神秘面纱的一角。对于HER2通路的复杂生物学机制,我们还知之甚少,未来这一领域值得继续深耕。
 
专家简介
 
王殊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执行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G)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培训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预防医学会乳腺学组委员,《中华乳腺病杂志》编委,《ANNALS OF ONCOLOGY》中文版乳腺专刊编委。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SABCS2017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