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CS2017]刘真真教授: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内分泌治疗和放疗新进展解读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12/8 13:41:48  浏览量:2151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肿瘤瞭望:当地时间12月5日至9日,2017年国际乳腺癌重量级学术活动的“收官之作”——第40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n Antonio Breast Cancer Symposium, SABCS)在美国盛大召开。SABCS是全球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专业乳腺癌学术会议之一,学术内容涵盖基础、临床、预防以及转化医学等多个方面的最新研究。 《肿瘤瞭望》特别邀请河南省肿瘤医院刘真真教授对大会口头报告中两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相关研究进行了解读。

CALGB 40903:MRI监测DCIS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GS5-05:Primary endocrine therapy for ER-positive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CALGB 40903 (Alliance)
 
目前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治疗仍然是以手术为主,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若接受乳房全切,内分泌治疗可降低对侧乳房乳腺癌的发病率。而对于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内分泌治疗和放疗可以降低同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内分泌治疗药物选择他莫昔芬可用于绝经前或绝经后患者,而芳香化酶抑制剂多用于绝经后。DCIS属于低风险早期乳腺癌,为了避免过度治疗之嫌,应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和药物。
 
本次SABCS上报告的CALGB 40903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单臂、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入组的乳腺癌患者均为绝经后未手术的激素受体阳性DCIS,基线时行乳腺钼靶和MRI检查。术前给予6个月来曲唑治疗,在第3个月和第6个月随访MRI检查。主要研究终点是基线至第3个月和基线至第6个月的DCIS病灶体积变化(MRI)。
 
自2012年至2016年,研究入组108例乳腺DCIS患者,其中68 例纳入分析。患者中位年龄62.7岁,DCIS细胞核低、中、高分级分别为10%、49%和40%。6个月来曲唑新辅助治疗过程中,MRI评估基线至第3个月病灶体积平均缩小1.93cm3(P<0.001),基线至第6个月平均缩小1.82cm3(P<0.001)。
 
对于绝经后未手术的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3个月芳香化酶抑制剂新辅助治疗可有效缩小病灶体积,MRI或许对部分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患者是一种有效的肿块变化监测手段。但影像学表现与病灶病理及生物标志物变化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SweDCIS:DCIS保乳术后放疗获益的分子病理预测模型验证
 
GS5-08:A validation of DCIS biological risk profile in a randomised study for radiation therapy with 20 year follow-up (SweDCIS)
 
导管内原位癌保乳术后行全乳放疗可降低约50%的同侧复发风险,在“减法”治疗方面,2017年中国版乳腺癌指南指出,对于临床医师评估为复发风险低的患者可以免于放疗,但复发风险的高低判断目前尚未有统一标准。曾有研究针对DCIS开发出一种基于分子标志物的生物特征危险度预测模型,本次SABCS上,又有研究者将这种评分系统在瑞典乳腺癌研究组开展的随机对照研究SweDCIS中进行验证分析,评估患者的术后放疗(RT)10年获益。
 
SweDCIS研究中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术后随机给予RT或无RT。将7 个分子指标(HER2、PR、Ki67、COX2、p16/INK4A、FOXA1和SIAH2)和4个临床病理学指标(年龄、肿瘤大小、边缘、可触及性)综合形成复发风险评分(DS评分0-10)。
 
能够提供生物标志物和临床病理信息的患者共584例。研究分析显示,DS相对高危组(>3分)患者从RT中10年获益更多,浸润性乳腺癌发生绝对风险下降9%。DS相对低危组(≤3分)患者RT的长期获益并不明显,绝对风险仅下降1%。
 
回顾性分析显示,采用上述综合模型可对DCIS保乳术后放疗的长期获益进行预测,高风险患者可从放疗中获益更多。该研究为导管内原位癌保乳手术后筛选放疗获益人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使更多符合低危条件的患者免于放疗。
 
专家简介
 
刘真真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河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乳腺学组 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委员会乳腺分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刘真真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