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砥砺十年,扬帆远航”——第十一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CSMO)暨第六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CACO)开幕大事记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7/14 14:16:23  浏览量:2334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7年7月6-9日,第十一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CSMO)暨第六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CACO)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2017年7月6-9日,第十一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CSMO)暨第六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CACO)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上千位来自全国各地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100多位专家在大会上做精彩的学术报告,为我国肿瘤内科同仁们呈现了一出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的学术盛宴!
 
  开幕盛况
  石远凯教授
 

赵平教授
 
  孙燕院士
 
  赫捷教授
 
  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国抗癌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孙燕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教授分别致辞。石教授在开幕发言中称,今年的大会将继续秉承肿瘤内科大会的学术宗旨,除了在传统的肿瘤治疗及相关领域进行学术交流以外,紧跟时代和国际前沿,探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精准检测技术等方面的新进展。CSMO大会从2007年开始举办十一届,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征程,得到了全国同道的大力支持,才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今年又是一个崭新十年的开始,未来随着我国自主研发药物的不断涌现、我国肿瘤内科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肿瘤内科队伍的不断壮大,必将绘制一副更为辉煌灿烂的蓝图!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姜文奇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巴一教授担任上午大会报告的主持。

大会撷英
 
  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于金明院士阐述了精准时代下放射肿瘤学的新进展。于院士从精准治疗、免疫治疗和远隔效应三个方面入手,详述了肿瘤放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他指出,抗体联合已经从原来内科化疗的联合拓展到放疗和靶向、免疫结合。放疗和化疗空间协同的关系已经被证实。一些局部晚期的鼻咽癌、肺癌等,放化疗同步已经完全成为一个标准化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是治愈肿瘤最有希望或者潜力最大的治疗手段之一。免疫治疗与放疗的联合已经在细胞、动物和临床的许多资料中得到证实,前景可观。柳叶刀肿瘤报道,GM-CSF联合放疗可能增加远隔效应,从目前开展的研究来看,GM-CSF联合放疗在临床治疗中前期疗效是令人满意的,远期疗效还需要等待进一步评估。肿瘤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由于基因水平的改变诱发了肿瘤细胞的生成,继而导致了功能学和解剖学的改变。肿瘤的治疗需要个体化精准医学与整合医学,而精准肿瘤学的关键是明确肿瘤的分子机制、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肿瘤的微环境等。肺癌的精准化已经成为一个方向。肺癌精准化放疗必须具备两个方面:一是解剖、物理,另一个是生物和因子。关于肺癌的精准放疗目前还只是在摸索,还存在很多挑战,未来希望各位肿瘤专家学者在个体化精准医学和整合医学的背景下,通过多学科合作,凝聚智慧,造福更广大的患者。
 
  中国工程院王红阳院士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基于组学的肿瘤靶向治疗与耐药。肿瘤的精准诊疗是指应用生物学、遗传学、信息、分子影像等现代高新技术,结合宿主内外环境和临床大数据实现精确的、实时动态的疾病分类与诊断,制定个性化的疾病预防、诊疗方案。在过去几十年间,尽管人们在鉴定肿瘤致癌基因方面已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但何时开始肿瘤治疗、针对哪些靶点、选取哪一类病人及如何检测肿瘤的复发等重大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肿瘤精准诊疗的开展需要大数据的积累与深度挖掘、肿瘤精确的分子分型、精准的机制研究以及国际化规范的临床研究,其基础是基于多组学大数据的标靶发现与临床转化。一些新技术的出现将使多途径、多靶点、多时空的干预方式成为可能,也使肿瘤治疗更为精准,疗效更好。在报告的最后,王院士还介绍了几项肿瘤耐药相关的药靶研究,如IncARSR水平高表达是肾细胞癌舒尼替尼抵抗的重要诱导因素等。
 
  中国工程院詹启敏院士在上午的大会报告《肿瘤精准医学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中强调,目前,建设“健康中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而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严重障碍,是我国人口与健康研究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准医学的概念就是指依靠临床信息、疾病队列、生物样本库等大数据平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增加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及费用的精准治疗。需要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包括:通过阐述发展发展机制回答疾病发生的本质问题;开发新的标志物和早期诊断诊断技术提供疾病治疗的有效时机;研发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特异性地有效治疗疾病;明确患者分子分型与分子分期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利用综合型防控措施进行分子流行病的预防干预;推动医学、材料、工程、信息、光学的多学科交叉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重大新药创新”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基金的支持下,我国抗肿瘤新药的研发和临床研究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国家药品评审中心何如意教授在本次大会上做了题为《深化药品评审改革,加快肿瘤等急需药品的评审上市》的重要报告。2017年6月14日,经报国务院批准,CFDA正式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成为其全球第8个监管机构成员。加入ICH,意味着中国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药行业和研发机构将逐步转化和实施国际技术和指南,并积极参与规则制定,将推动国际创新药品早日进入中国市场,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同时提升国内制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何教授的报告主要强调了两点:一是如何做好评审体系的建设,包括评审团队的建设、沟通交流机制的建设、临床试验管理的规范、临床试验全过程监管等;二是加快肿瘤药品评审的有效措施,包括支持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优先审评审批、新药研发特优通道、急需药品的有条件批准以及扩展性应用临床试验用药。相信未来5~10年,会有更多的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上市或者进入临床研究,我国在全球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地位会得到显著的增强。

专题进展
 
  为了全方面地展示肿瘤领域的最新进展,大会特设了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消化道肿瘤、肺癌、抗血管生成、乳腺癌以及肿瘤治疗等专场,各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和交流,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学术盛宴。明天我们继续将为大家带来消化道肿瘤专场的全方面、立体式报道,敬请期待!

版面编辑:赵丽丽  责任编辑:唐蕊蕾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第十一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CSMO)暨第六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