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A中国之声]叶定伟教授团队建立膀胱癌预后预测新模型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5/23 11:01:46  浏览量:2794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5月13日上午,AUA年会“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分会场”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团队报告了一种适应膀胱癌最新治疗状况的新基因模型。

编者按:5月13日上午,AUA年会“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分会场”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团队报告了一种适应膀胱癌最新治疗状况的新基因模型。万方宁博士代表团队在会上发言,本刊特邀请他介绍报告详情(大会摘要号:MP34-06),并总结本届AUA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方面的热点话题和重要研究。

 
膀胱癌仍然是目前中国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2015年我国新发膀胱癌80 500人,包括62 100男性和18 400女性。膀胱癌根据浸润深度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接近30%的膀胱癌患者在初诊时即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年生存率不足50%。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是以全膀胱根治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全膀胱根治术需要在盆腔淋巴结、泌尿系统和肠道同时进行手术,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鉴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较差,而肿瘤标记物和基因模型可以帮助预测患者预后和筛选合适治疗方案,建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基因预测模型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膀胱癌治疗理念的演进,近年来术前新辅助化疗,以及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比例逐步升高。既往的预后模型建立的人群与当前人群发生了较大变化,我们需要对既往的基因模型进行更新。
 
在5月13日上午AUA会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分会场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团队通过整合近10年来发表的模型,带入两年前建立的TCGA数据库中进行模型矫正,从而得到适应最新治疗状况的新基因模型。简单介绍过程如下:通过整合8篇文献中236个非重复基因,带入TCGA数据库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筛选,建立了12个基因的预测模型。并使用qRT-PCR的方法,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了外部验证。该基因模型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能力,准确预测的AUC值(曲线下面积)达到AUC=0.727,明显高于临床因素模型(AUC=0.631)。在新辅助和辅助化疗以及针对PD-L1的新药研究不断发展的当下,我们的研究可能为未来膀胱癌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思路。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团队:万方宁博士壁报展示
 
表1. 12基因对TCGA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总生存的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
表2. 12基因和临床因素整合模型的预测效力
万方宁博士大会发言
 
AUA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热点直击:
 
在刚刚结束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分会场中,多个专家团队针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一项欧洲多中心的研究发现,新辅助化疗对患者的整体预后有所提高。美国Rochester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做过新辅助化疗后接受全膀胱切除的患者,术后肿瘤残留的患者预后最差;加拿大的学者发现,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退缩程度反映了TCC患者的预后。
 
以上研究引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何种病理类型和何种分子分型的患者将在新辅助化疗中获益?两项研究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一项针对新辅助化疗对特殊病理类型的膀胱癌研究发现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膀胱癌对新辅助化疗具有生存获益;新辅助化疗对肉瘤样分化和微乳头状肿瘤可以减少术后分期上升概率,但无总生存获益;对鳞样分化和腺样分化的膀胱癌无作用。另一项研究发现,在已有的分子分型体系中,Basal亚型的膀胱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中获益最为明显。日本的学者发现,术前没有用过新辅助化疗的T3期及以上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总生存,化疗后PD-L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简介
万方宁,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师从著名泌尿肿瘤专家叶定伟教授。从事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的临床工作及基础、转化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发表SCI论文9篇,包括INT J CANCER等国际著名期刊,总影响因子36.4分。在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年会、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年会发言4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1项,参与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版面编辑:朱亚男  责任编辑:吉晓蓉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叶定伟AUA膀胱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分会场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