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锋教授:强化早筛早治,聚焦癌前病变——肝癌防治新视角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10/8 18:37:49  浏览量:173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CSCO肝癌整合大会上,本刊有幸采访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夏锋教授,深入剖析了中国肝癌的病因变迁与防控策略。面对肝癌5年生存率仅为14.4%的严峻现状,夏锋教授强调早筛早治的重要性,并分享了最新的肝癌癌前病变研究成果。通过深入研究肝癌癌前病变,加强早期筛查和高危人群监测,中国正努力开辟肝癌防治新途径。同时,夏锋教授也展望了未来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方向,期待就全球肝癌癌前病变诊断与治疗指南达成共识,让更多患者受益。

在中国,肝癌病例数占全球近半数,成为沉重的健康负担。在CSCO肝癌整合大会上,本刊有幸采访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夏锋教授,深入剖析了中国肝癌的病因变迁与防控策略。面对肝癌5年生存率仅为14.4%的严峻现状,夏锋教授强调早筛早治的重要性,并分享了最新的肝癌癌前病变研究成果。通过深入研究肝癌癌前病变,加强早期筛查和高危人群监测,中国正努力开辟肝癌防治新途径。同时,夏锋教授也展望了未来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方向,期待就全球肝癌癌前病变诊断与治疗指南达成共识,让更多患者受益。

01
中国肝癌病因变迁与防控策略的调整——聚焦MAFLD及多因素管理

夏锋教授:我国肝癌病例数在全球中占据近半数,这无疑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众所周知,乙型肝炎是中国肝癌发病的首要原因,约超过80%的患者经历了从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这一三部曲的过程。因此,从病因角度来看,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的普及,年轻一代,尤其是2000年后出生的人群中,CHB发病率已显著降低。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趋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肝癌主要在中老年阶段发病,因此我国肝癌的防治仍尚未达到预期目标。
 
此外,肝癌的发病还与其他因素有关。近年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和酒精性肝炎在国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同时,马兜铃酸也被提及为肝癌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值得高度关注。
 
鉴于中国肝癌致病因素的变化,我们的筛查、诊断及预警机制也需要不断调整。特别是对于那些在MAFLD基础上发展成肝癌的患者,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已有研究表明,在没有肝硬化的情况下,约40%的肝癌患者是由MAFLD导致。这已成为中国肝癌发病的新趋势。因此,提高全民对MAFLD的认识至关重要。通过降低体重、减少脂肪肝的发病率,我们可以对肝癌的发病产生积极的影响。

02
提高肝癌5年生存率,强化肝癌的早筛早治

夏锋教授: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6种常见恶性肿瘤中,肝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4.4%,位列倒数第二,远低于整体平均生存率44%,与日本高达60%以上的5年生存率相比,差距显著。造成这一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肝癌患者中有约70%在发病时肿瘤直径小于3 cm,80%小于5 cm,因此多数能获得外科根治,从而提高了生存率。相比之下,中国肝癌患者发现时多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外科根治的机会,导致5年生存率低下。
 
针对这一现状,早诊早治成为提高中国肝癌5年生存率的关键。近年来,中国预防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等研究机构已发布了一系列肝癌筛查指导性指南和专家共识,明确了肝癌高危人群,并建议对高危人群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超声、甲胎蛋白(AFP)或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的筛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此外,关于肝癌癌前病变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最近发表的《肝癌癌前病变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做了大幅提升,根据目前临床病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建议将低度异型增生结节(low-grade dysplastic nodules,LGDN)、高度异型增生结节(high-grade dysplastic nodules,HGD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高表达的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s,HCA)定义为HCC的癌前病变(专家共识度:87.38%)。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癌癌性病变,进而降低肝癌发病率和提高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将肝癌诊疗策略前移,加强早期筛查和高危人群监测,以及深入研究肝癌癌前病变,是最终提高我国肝癌5年生存率的有效途径。

03
肝癌防治新视角:聚焦癌前病变

夏锋教授:在本次CSCO肝癌大会上,我有幸受组委会之邀,就肝癌癌前病变的最新进展做了一场专题报告。众所周知,癌前病变概念在多种癌症防治中已展现显著成效,例如胃肠道肿瘤中,通过早期切除息肉及原位癌根治等措施,极大提升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
 
鉴于此,我们深入研究发现,中国约80%的肝癌患者遵循着一条共同的临床发展路径:从慢性乙型肝炎演变为肝硬化,最终进展为肝癌。在这一肝硬化过程中,结节增生是一个关键环节,其中部分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不典型增生结节,包括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种。特别是高级别的不典型增生结节,其癌变率极高,因此被视为肝癌的极高危人群。
 
同时,近年来HCA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研究表明,β-catenin高表达的HCA同样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基于这些现状,我们提出了肝癌癌前病变的新概念。我们坚信,这一概念的提出将为中国肝癌的防治开辟新的途径,有望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并整体提升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
 
04
肝癌癌前病变治疗:以局部消融与切除为主的规范诊治

夏锋教授:肝癌癌前病变一旦确诊,当前有多种治疗手段可供选择,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局部消融疗法,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由于多数肝癌癌前病变的体积较小,通常小于3 cm,因此局部消融治疗的效果尤为显著。当然,局部切除手术同样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对于部分患者,采用腔腹腔镜下的局部切除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HCA的治疗方面,由于大多数肿瘤的直径不超过5 cm,且存在癌变和破裂出血两大严重并发症,因此,对5 cm以下的HCA进行射频消融或局部切除,其疗效同样令人满意。
 
近年来,国内外在肝癌癌前病变的治疗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性工作。在提出肝癌癌前病变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制定了相关的临床诊治推荐意见,并给出了不同推荐条目的专家共识度,以规范临床诊治行为。这将为肝癌癌前病变的诊治工作提供有力的建设性指导。
 
05
展望及总结:深化基础与临床研究,推动国际共识形成

夏锋教授:肝癌癌前病变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当前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成果,但此领域仍存在诸多未解之谜。例如,肝癌癌前病变的界定尚不十分明确,全球范围内尚未达成完全共识,且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涌现。从基础研究的角度来看,肝癌癌前病变的探究仍需更深入的探索,以提供更多有力的基础研究证据。在临床研究方面,尽管中国已提出肝癌癌前病变的概念,并且中国专家共识的英文版已投稿至国外英文杂志待发表,但我们仍希望结合国外专家的经验,未来能够达成国际间关于肝癌癌前病变的共识,甚至制定出指导全球肝癌癌前病变诊断与治疗的指南。
 
因此,中国肝癌癌前病变专家共识只是初步、阶段性的工作成果。我们期待在未来,通过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能够发表更多更新、更深入的研究证据和成果。我们将不断更新这一专家共识,以惠及更多患者。
 
专家简介
 
夏锋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重庆西南医院
牛津大学外科系博士后研究,香港大学外科系名誉临床研究员
重庆大学兼职教授,西南大学兼职教授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肝血管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委员,肿瘤转移专委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委会常委兼肝癌学组组长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外科技术创新与推广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国际教育培训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医学临床外科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委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肿瘤专委会委员肝癌学组副组长
重庆市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评审专家
香山会议咨询专家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肝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