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 2023丨胡夕春教授:T-DXd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开启乳腺癌ADC治疗新时代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6/8 11:06:45  浏览量:616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作为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的“优等生”,T-DXd的DESTINY-Breast系列研究(以下简称DB系列研究)节节推进,不断刷新乳腺癌治疗格局,尤其是树立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HER2+ABC)二线治疗新标准,提供全球首个针对HER2低表达(HER2-L)的有效治疗方案。

编者按:作为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的“优等生”,T-DXd的DESTINY-Breast系列研究(以下简称DB系列研究)节节推进,不断刷新乳腺癌治疗格局,尤其是树立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HER2+ABC)二线治疗新标准,提供全球首个针对HER2低表达(HER2-L)的有效治疗方案。在2023年ASCO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在接受《肿瘤瞭望》的采访中,分享了本次大会报道的T-DXd相关研究,突出了T-DXd在应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断拓展,包括对老年人群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ESR1、PIK3CA等耐药突变的影响以及T-DXd用于泛瘤种患者治疗。
 
01
《肿瘤瞭望》:新一代ADC药物T-DXd已经成为HER2+ABC的二线治疗新标准。请您简单回顾一下T-DXd在该领域已经积累的重要循证医学证据。

胡夕春教授: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最初在缺乏靶向治疗的时候,此类患者预后较差,早期容易复发转移,晚期容易疾病进展。美国FDA已经批准了8个抗HER2治疗药物,我国也批准了7个药物,仅相差一个。吡咯替尼是中国特色的TKI,而T-DXd无疑是当前最好的抗HER2治疗药物,在HER2+ABC领域节节推进。我们知道ADC有“魔法子弹”之称,将特异性抗体与高活性的毒素payload(载荷),有别于传统化疗,ADC是真正在分子水平上的靶向化疗。
 
第一个应用于乳腺癌的ADC类药物是T-DM1,而T-DXd作为新一代ADC,已经成功取代T-DM1成为新的治疗标准。在DB-01研究中,既往中位6线治疗的情况下,T-DXd取得令人惊艳的疗效,ORR和PFS分别达61.4%和19.4个月。美国FDA很快基于这个2期试验批准了T-DXd相关适应症。随后,3期DB-02和DB-03研究分别在三线治疗、二线治疗获得阳性双阳性结果。尤其是DB-03研究中,相较于T-DM1,T-DXd使患者的PFS由6.8个月显著延长至28.8个月,这是目前我在大型临床试验中见到的HER2+ABC二线治疗最长PFS,对于乳腺肿瘤专家而言,一路走来的T-DXd无疑是最好的抗HER2治疗药物。

02
《肿瘤瞭望》:这次ASCO大会报道了一项DB-01、02、03研究的汇总分析,显示T-DXd在老年人中同样安全、有效。请您结合这项汇总分析和临床实践介绍一下T-DXd的用药经验。

胡夕春教授:T-DXd是非常高效的药物,当然和其他抗肿瘤药物一样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某些限制我们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首先,T-DXd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症状,属于高致吐性抗肿瘤药物,临床上通常采取三联用药来预防呕吐,而且一定要在止吐预防性用药半个小时以后、充分发挥止吐作用后再应用T-DXd。另一个大家关注的是间质性肺病(ILD)/非感染性肺炎,从临床试验及相关汇总分析来看,此类不良事件是安全可控的。
 
尽管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中,患者的一般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受到入排标准的限制。但我们从这次ASCO报道的汇总分析来看,不同年龄患者(包括≥65岁的老年患者)都可以从T-DXd治疗中获益,而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DB-01、02、03研究汇总分析:<65岁和≥65岁患者的PFS和OS获益一致(ASCO 2023;摘要号:1006)
 
△DB-01、02、03研究汇总分析:<65岁和≥65岁患者的常见不良事件及ILD/非感染性肺炎发生率总体一致(ASCO 2023;摘要号:1006)
 
03
《肿瘤瞭望》:T-DXd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为HER2-L患者提供首个有效的抗HER2治疗方案。这次ASCO大会还报道了DB04研究探索分析带来了哪些重要启示?

胡夕春教授:T-DXd打破了我们对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传统认知,以往通常认为靶向治疗必须基于驱动基因或关键分子,大分子单抗和TKI治疗主要应用于HER2阳性或过表达患者(即IHC 3+或IHC 2+且ISH+);但T-DXd在HER2-L患者(IHC 1+或IHC 2+且ISH-)中也展现了积极的疗效,在DB-04研究中,T-DXd用于经治的HER2-L ABC患者相较于标准治疗降低一半的疾病进展风险(9.9 vs 5.1个月;HR 0.50)。T-DXd的成功表明这类新型药物并不是单纯的靶向治疗,也不完全依赖于分子靶点,只要能够利用靶点将载荷输送到肿瘤部位即可。
 
在看到这样一个令人鼓舞的结果后,T-DXd也对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使抗HER2治疗由“两分法”进入“三分法”。临床试验中我们也会继续进行拓展和探索,例如正在开展的DB-06研究,除了治疗线序更靠前以外,还将关注HER2超低表达(0<IHC<1+)的患者,未来的抗HER2治疗甚至有可能进入“四分法”。
 
另一方面,ctDNA已经开始应用于乳腺癌的预后评估和疗效预测,包括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脑转移患者中,已有证据表明ctDNA能够早期预测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我们通过ctDNA可以检测一些基因突变,比如这次报道DB-04研究的探索分析,利用ctDNA检测ESR1、PIK3CA突变以及CDK4/6抑制剂的耐药标志,但结果显示这些耐药突变对T-DXd的疗效并没有影响。我认为ctDNA可以检测到循环中的一些分子突变,可用于疗效预测和预后判断,但具体的耐药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DB-04研究探索分析:PIK3CA突变或野生型、ESR1突变或野生型患者均可从T-DXd治疗中获益(ASCO 2023;摘要号:1020)
 
04
《肿瘤瞭望》:本次ASCO大会报道了T-DXd治疗泛瘤种的DESTINY-PanTumor02研究您如何看待这种泛瘤种的ADC精准治疗模式?

胡夕春教授:ADC药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药物机制也在不断的改进中。第一代ADC药物是第一次尝试,疗效和安全性也没有那么高。第二、三代ADC药物往往具有高药物抗体比(DAR)、旁观者效应等药物优势,所以疗效有显著提升,而且即使靶分子低表达也有效。例如T-DXd在HER2过表达、低表达患者中均有效。这是T-DXd能够开展PanTumor(泛瘤种)的理论基础,我们能够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将载荷带到肿瘤细胞发挥肿瘤杀伤作用。
 
很高兴看到DESTINY-PanTumor02研究的成功,这意味着在不同组织类型肿瘤中,只要能够检测HER2表达,就可以尝试应用T-DXd,并显示积极的抗肿瘤活性。其实在这项研究公布之前,T-DXd已经在肺癌、胃癌等领域开展了很多的临床试验,所以T-DXd扩大到泛瘤种是很好理解的。
 
△DESTINY-PanTumor02研究:T-DXd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胆道癌、膀胱癌等晚期泛瘤种患者中展现积极疗效(ASCO 2023;摘要号:LBA3000)
 
胡夕春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ESMO乳腺癌Faculty Member
ABC5 panelist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肿瘤内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中心审评专家
发表论著200多篇,包括Lancet Oncol和JCO杂志等
主编《肿瘤内科方案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对策》和《肿瘤科常见诊疗问题问答–胡夕春医生查房实录》等
主持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
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