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潘跃银教授:概览中国乳腺癌诊疗发展,新医保执行助力患者更优治疗结局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3/8 11:38:03  浏览量:578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一癌种,随着国家政策、诊疗理念、新药可及的发展,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层面大力普及两癌筛查、强调乳腺癌单病种多学科治疗的质量控制、积极扩大医保范围;临床层面多学科诊疗迅速发展、治疗理念与新药研发不断升级;社会层面女性健康意识得到加强、企业积极为新药降价扩大可及。

编者按: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一癌种,随着国家政策、诊疗理念、新药可及的发展,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层面大力普及两癌筛查、强调乳腺癌单病种多学科治疗的质量控制、积极扩大医保范围;临床层面多学科诊疗迅速发展、治疗理念与新药研发不断升级;社会层面女性健康意识得到加强、企业积极为新药降价扩大可及。诸此种种都在推动着我国乳腺癌治疗的进步。近日,恩美曲妥珠单抗(赫赛莱®/Kadcyla®,T-DM1/ado-trastuzumab emtansine)纳入医保,成为我国乳腺领域首个且唯一一个进入医保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将进一步促进患者生存的改善。“肿瘤瞭望”特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跃银教授概览中国乳腺癌诊疗发展之路,畅谈新医保带来的患者获益。
 
肿瘤瞭望:近年来乳腺癌领域发展迅速,请您分享下我国乳腺癌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

潘跃银教授: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第一的癌种,也是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首位的癌种。近些年我国乳腺癌总体的治疗结局比过去取得了明显的改善,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取得的。
 
第一,治疗规范性和药物可及性的提升。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对抗肿瘤药物可及性十分重视,现在全球很多创新药物从上市到登陆中国、实现可及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了,可获得性和可支付性都得到了提升,促进了治疗方面的进步。
 
第二,早期诊断的发展。随着国家对两癌筛查的积极推行、我们对癌症早诊早治的大力宣传、以及普查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发现了更多的早期肿瘤患者,而早期肿瘤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晚期,从而使更多早期患者获得了诊断和救治。
 
第三,女性健康意识的增强。通过对乳腺癌多维度的宣传,我国的女性的健康意识较过去有明显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开始自我体检、定期到医院定期检查。这也让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的比例较以前有更大的提升。
 
所以,我国乳腺癌多维度的发展让乳腺癌的治疗结局有了巨大的进步。
 
肿瘤瞭望:肿瘤的质量控制为患者带来了更规范的诊疗,可以从哪些方面提高乳腺癌的质量控制的水平?

潘跃银教授:乳腺癌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我国乳腺癌5年生存率与美国相差约10%,一个原因是我国乳腺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比美国约年轻10岁,意味着有更多的绝经前和围绝经期高风险患者;另一个原因是以前我国的乳腺癌规范化诊疗和质控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导致我国患者治疗结局更差。
 
国家已经意识到了乳腺癌单病种质控的重要性。2018年,国家卫健委肿瘤质控中心最先成立了由徐兵河院士和马飞教授领衔的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这也是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最大、最早的单病种多学科质控专家委员会。我也非常荣幸的作为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参与到质控工作中。我们安徽省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的号召,成立了安徽省的乳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并在国家卫健委的领导下,开展了国家卫健委单病种多学科示范医院和试点医院的创建工作,目前已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7家医院进入试点创建并申报成功。除了上述的大型三甲医院,我们还主张把乳腺癌单病种多学科质控工作向地区/市/县级推广,深入基层,让基层患者也能尽快的享受到同质化的诊疗服务。
 
安徽的经济文化水平处于我国中等程度,让所有的基层医院都建立单病种多学科团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提出了线上多学科诊疗(MDT)的形式,尽可能的让非常基层的医生和患者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享受到地区中心医院、乃至省级医院MDT团队的诊疗服务,最终让患者的治疗更加规范,结局更加理想。目前这种乳腺癌单病种多学科质控活动在全国的推广非常顺利,已经走在了很多实体瘤的前面,为广大乳腺癌患者带来福音。
 
肿瘤瞭望:如您所言,MDT模式的发展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更好治疗,广大乳腺癌科室应如何打造高水平的MDT诊疗模式?

潘跃银教授:乳腺癌的治疗涉及乳腺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心理专科、精神科以及相关并发症处理等多个学科。比如现在乳腺癌长期生存的患者越来越多,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血管相关疾病,那么MDT就会涉及心血管方面的专家,类似的如出现皮肤、免疫等方面的问题,也会有相应专家参与治疗。由此可见,仅凭乳腺癌某一学科是难以让患者得到最佳治疗的,所以现在全球都在倡导多学科诊疗的理念。
 
如前所述,我国卫健委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的单病种质控重点强调了多学科团队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完善的组织架构。从医院的领导管理到执行层面,都要重视多学科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第二,完善的、可溯源的多学科团队活动记录。
 
第三,标准化的多学科团队活动流程,即标准操作程序(SOP)。
 
第四,对MDT的事后监管监督,对MDT质量予以追踪审核。
 
第五,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首先在单中心要有完善记录乳腺癌患者数据的信息系统,最好能建立起全省、乃至全国互通互联的信息系统,最终能够把数据综合起来,进而为省级、国家级的决策提供支撑,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设立了“广覆盖、无死角MDT团队活动”,并纳入到最终的学科考核中。我们从医院的信息系统中抓取每一个住院乳腺癌患者信息进行MDT讨论,只有经过MDT讨论才算是接受了规范化诊疗;反之若有患者未经过MDT团队讨论,就可能会影响我们医疗质量的评分。通过“广覆盖、无死角MDT团队活动”,我们希望让每一位在我院就诊的乳腺患者能真正的享受到MDT医疗的照护,以期实现最规范、最理想的治疗,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的结局。
 
肿瘤瞭望:近日新的国家医保谈判结果开始执行,更多像T-DM1等新药纳入了医保。您如何看待此次的医保扩充,将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哪些好处?

潘跃银教授:评判一个药物的优劣,要综合考量疗效、安全性和可及性。可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药物可获得,第二是可支付。目前很多新研发的药物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比以前要快很多,迅速实现了“可获得”。然而一些药物尽管疗效很好,但仅仅进入中国,却没有进医保,则是不够的,很多患者支付很有困难,“可支付”难以实现。
 
本批国家医保谈判纳入了很多肿瘤治疗药物,也包括了像T-DM1这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的治疗乳腺癌的ADC药物。在前几年,T-DM1在中国已经可获得了,但因为没有进入医保,绝大多数患者用不到、用不起这个药。在本次T-DM1进入医保后,其可支付性将大大提升,将惠及更多患者,改善我国乳腺癌的治疗结局。
 
近些年国内外ADC类药物越来越多,由于“可获得性”和“可支付性”的限制,其在中国的使用比较有限。我们特别希望T-DM1进入医保后,能迅速的普及到国内的患者手中,在临床应用中汇总更多中国人群的数据,从而指导我们用好这支药,为未来更高水平的使用其他ADC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肿瘤瞭望:像在目前广泛实施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的背景下,T-DM1的临床应用会受到哪些影响?

潘跃银教授:医保支付是永远落后于医学进步的,在安徽、在中国是如此,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依然面临很多医保支付的问题。药品的研发不断进步,不断上市,医保资金必然不可能覆盖市场上所有的抗肿瘤药。
 
现在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实行了DRGs付费体系,通俗理解,它就是对一定支付范围设立一个固定金额支付体系。在安徽,晚期乳腺癌患者每次治疗的医保支付金额可能在8000-9000元,像以前那种动辄单次治疗过万的药物,医保是不可能覆盖的。如今,T-DM1已经下降到单支2000-3000元,在绝大多数省份都处于DRGs付费范围之内,这对推行DRGs付费系统省份的患者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也为广大从事乳腺癌治疗的医生提供了一个得心应手的武器。我相信,未来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结局一定会有进一步的改善。
 
潘跃银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一院,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淮名医
安徽省肿瘤医院副院长
肿瘤学国家重点专科建设负责人
安徽省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心负责人
药物临床研究机构执行主任
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转化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心脏安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多学科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分会全国委员
国家卫健委药物监测委员会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成员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专委会委员兼乳腺组副组长
安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
安徽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委
安徽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安徽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等
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100余篇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