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助力成长,青春飞扬——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届青年委员论坛(第一站)会议纪要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7/18 14:24:25  浏览量:2776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光阴荏苒,白驹过隙。2017年7月13日~15日,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白血病·淋巴瘤学术会议阔别两年在冰城哈尔滨盛大召开。7月14日上午,在王建祥主委和马军教授的全力支持下,在青委副主委及哈尔滨当地青委积极组织下,第十四次全国白血病·淋巴瘤学术会议青年论坛暨“助力成长,青春飞扬——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届青年委员论坛(第一站)”正式拉开序幕。论坛期间,哈尔滨市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贡铁军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李剑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科高广勋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王昱教授、上海长征医院杜鹃教授五位青年委员代表结合自己的工作做了专题发言。现将其报告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贡铁军教授
 
地西他滨在老年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的寿命也有了极大的提高,高龄老人逐渐增多,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就诊患者也逐渐增多。经济水平的提升和新药的研发使得老年AML患者渴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生存时间。然而,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储备功能下降,易出现器官衰竭,而且多种疾病共存、往往症状不明显、隐蔽,抵抗能力下降,对药物易出现不良反应。各大中心均在积极探索针对老年AML的治疗方案。
 
老年AML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多种不良预后因素包括多有并发症、脏器功能下降、体能状况差、多发的不利的分子遗传学改变。我所属于高寒地区肺部疾病发病率高,高脂、高盐饮食心脏疾病发病率高。我们回顾了168例2012~2014年间、年龄65岁以上的AML患者,将其分为Fit组、Vulnerable组和Frail 组3组,其中Fit组使用DAC+CAG方案治疗29例,CR率62%、PR率17.2%、ORR率79.2%,早期死亡1例,2年OS 17.2%、3年OS 13.7%,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Frail组的患者32例我们采用支持、对症治疗。Vulnerable组的患者94例,其中75例接受积极治疗,DAC+CAG组22例,DAC+Ara-C组34例,LD-Ara-C组1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72、74、73岁,其他治疗前基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的CR率分别为43%、27%、17%,ORR分别为58%、46%、26%(P=0.02)。
 
 
总生存率的情况 DAC+CAG组2年OS 18%、3年OS 13.6%,DAC+Ara-C组2年OS 8.8%、3年OS 5.8%,LD-Ara-C组2年OS 5.3%。主要的III-IV期的不良反应包括粒缺、血小板减少、肺感染、肝脏肾脏损伤、心功衰竭及肺部疾患。对于老年AML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特别是以地西他滨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延长未缓解的患者的输血及输注血小板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我们仍然在不断探索更适应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方案,在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能状况和预后因素进行分层和个体化治疗,以期更好的造福老年患者。
 
李剑教授
 
心肌轻链型淀粉样变发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心肌轻链型淀粉样变是一种致死性的克隆性淀粉样变。目前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包括:1)为何都是单克隆浆细胞,淀粉样变中的浆细胞就会形成引起淀粉样变的轻链,而骨髓瘤的浆细胞就不会;2)轻链是如何造成心肌病变的,单纯的沉积效应,还是直接的细胞毒作用?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我们最近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我们首先在10例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患者的骨髓中分选出CD138阳性的浆细胞,并将其与匹配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测序结果发现,淀粉样变的总体突变率很低,平均非同义突变数目仅为1.22个/Mb碱基。另外,在所发现的12个高频突变中,有四个基因(DUSP2、NFKBIA、KRAS、和BIRC3)都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
 
随后,我们将全外显子测序中发现的高频突变基因、文献报道过的淀粉样变相关基因、以及骨髓瘤相关突变基因共98个基因组成靶向基因测序谱。我们对近期诊断的48例轻链型淀粉样变患者进行了靶向基因测序。其中,73%患者为心肌淀粉样变患者,60%为mayo-12分期3期或4期的患者。结果显示,患者的平均突变数目为3个(0~13个)。高危患者的基因突变数目明显高于低危患者(3.8±0.5 vs 2.1±0.5,P=0.021),同时基因突变数目大于等于4个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不如低基因突变数目患者。
 
最后,我们还发现了四个重现性突变发现重现突变基因:ASB15、ASCC3、HIST1H1E、和KRAS。这些都表明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中的浆细胞是一种具有特殊基因改变的浆细胞。此外,我们还在体外合成了真核表达系的致淀粉样变轻链(AL-LC)。体外实验发现,AL-LC可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9C2的凋亡作用,其发生凋亡的机制在于AL-LC比正常轻链更容易进入心肌细胞内,促发氧化应激和线粒体通路,从而诱导细胞凋亡。但是,其具体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高广勋教授
 
从一例难治性肠道浆母细胞淋巴瘤谈治疗体会
 
浆母细胞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 PBL),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淋巴瘤,由于诊断相对困难、治疗缺乏金标准,PBL的诊治仍充满挑战。我们报道了沙利度胺治疗一例难治性PB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沙利度胺在浆母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可行性。
 
该患者为37岁女性,主诉为反复右下腹痛、腹泻8月,结合肠道CT、肠镜及病理检查,支持为浆母细胞淋巴瘤。患者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HIV化验阴性,经完善免疫球蛋白系列、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穿刺及活检等检查,进一步排除多发性骨髓瘤等其他相关疾病后,诊断明确为浆母细胞淋巴瘤IVB,IPI评分2分,风险分层为低危组。给予CHOP(E)、PAD、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等多种方案治疗后,复查病情仍为稳定状态。
 
 
有报道表明,含免疫调节剂的联合治疗方案在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PBL中有一定疗效,但均为个案或者少数病例总结报道。我们给予含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的TAD方案化疗1次后,评估病情达PR状态。后患者坚持服用沙利度胺200 mg/d治疗,无不良反应发生。10月后复查原发病达完全缓解。目前患者仍处于无病生存状态,发病后生存50个月,无病生存时间已达2年。
 
通过该治疗成功的案例,我们认为沙利度胺在PBL,即使是难治性PBL的治疗中具有良好可行性。由于沙利度胺具有多种机制的抗肿瘤活性,且骨髓抑制作用轻,总体耐受性良好、价格低廉,临床使用优势明显,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物单药或联合其他化疗有望成为难治性PBL有效治疗方案之一。
 
王昱教授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近年来,亲属配型不合(包括单倍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尤其在急性白血病治疗方面进展迅猛,对于不具备相合供者又需要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而言,单倍型供者或将成为造血干细胞的一个重要来源。早年单倍型移植治疗MDS疗效欠佳,移植相关死亡率高,生存率低。体外去T单倍型移植治疗MDS仅部分的、有限的提高了疗效。非体外去T单倍型移植尤其是“北京方案”治疗MDS疗效令人鼓舞。单倍体移植的进展,使其可用于MDS的治疗。那么,单倍型移植对MDS患者长期预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早年单倍型移植治疗MDS差于同胞全合移植的疗效。非体外去T单倍型移植与同胞全合移植治疗进展期MDS的疗效相近。为了回答MDS患者能否选择单倍型移植作为替代供者移植治疗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大规模、多中心、基于登记组资料的研究。
 
在黄晓军教授的带领下,我们等报道了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登记组的10年MDS资料,136例3/6相合单倍体、90例4-5/6相合单倍体和228例同胞全相合移植28天粒细胞植入率分别为95%,96%和95%(P=0.52),4年DFS分别为58%,63% 和71% (P=0.14), OS分别为58%,63% 和73% (P =0.07),RR分别为6%,7% 和10%(P=0.36),TRM分别为34%,29% 和16% (P <0.01)。亚组分析显示,对于进展期MDS,单倍型移植与同胞全合移植TRM及OS相当(P=0.10和0.22);对于高龄转白患者,单倍体移植RR低于同胞相合移植(21%vs44%,P=0.06),说明单倍体移植较相合移植有更强的抗白血病作用;对于高龄MDS患者,单倍型子女供者移植OS与同胞全合移植相似,高于单倍型同胞供者移植(56%,57% 和22%,P<0.01);提示对于高龄MDS患者,替代供者中应选择年轻供者,与高龄的同胞供者疗效相近。 
 
单倍体相合移植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开展,结束了供者来源缺乏的时代,使其可用于MDS的治疗。对于MDS患者,应结合危险度评分,考虑供者的可用性及获得供者的速度。相合同胞供者仍是目前的首选供者,在没有同胞相合供者的情况下,单倍型移植成为MDS患者非常理想的替代治疗选择,尤其对于进展期MDS更是如此。单倍型移植的发展为提高疾病控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研究平台,今后应结合患者本身相关因素,如年龄、合并疾病情况、铁负荷等,使单倍型移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MDS及其它疾病。
 
杜鹃教授
 
血清游离轻链(sFLC)联合R-ISS更适合评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
 
从2005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提出的多发性骨髓瘤(MM)ISS预后分期,到2015年纳入了细胞遗传学分子标记,修订的R-ISS分期成为更具可靠性、权威性,简单快捷的评估体系。然而,血清游离轻链(sFLC)对于预后和疗效的评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因此将sFLC与R-ISS组合的M-RISS预后体系是否更适合MM患者的预后分层?
 
本研究回溯分析了本中心从2010年5月~2016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初诊MM患者592例,分别接受基于硼替佐米或者沙利度胺为主方案的治疗,结合患者诊断时sFLC和R-ISS状态,分析其不同分期对MM患者总体生存时间(OS)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
 
研究使用K-adaptive partitioning对R-ISS、受累/非受累的FLC(dFLC)分组,按照常用分组方法将dFLC按照四分位数水平进行划分,纳入分析模型,整合后的M-RISS分期系统,其中M-RISS的Ⅰ期包括R-ISS I级,并且受累/非受累的FLC<=22(25百分位数);III期为R-ISS III期,并且受累/非受累的FLC>=450(75百分位数);II期为除了I期和III期外的患者。
 
联合ISS、FISH及LDH所组成的R-ISS和sFLC组成的M-RISS系统显示:I期占41例(7%),Ⅱ期511例(86%),Ⅲ期40例(7%);相比R-ISS中Ⅱ期患者明显居多,MR-ISS中I期和III期患者比例明显减少。分析显示,MR-ISS可以更好区分患者预后差异(P =0.001),其中I期患者中位OS尚未达到,Ⅱ期患者中位OS时间为56月,明显优于Ⅲ期患者(22个月)。进一步Cox预后风险模式分析发现,MR-ISS预后 Ⅲ vsⅠ的相对风险度明显高于R-ISS中的Ⅲ vs Ⅰ(HR分别为:8.298 vs. 5.296)。同样,在M-RISS较R-ISS中Ⅱ vs Ⅰ,HR增加近乎两倍。进一对不同治疗方案,包括硼替佐米或者沙利度胺为主治疗的患者,M-RISS分期具有同样预测价值,且M-RISS可以明显的区分不同分期患者的PFS。
 
总之,整合sFLC和R-ISS组成的MR-ISS预后分层系统可以更好的评估预后,其中I和III的MR-ISS患者较R-ISS分期患者预后具有显著差异。因此,我们推测M-RISS可以更好的区分“预后特别好”及“预后非常差”的患者,尤其对“预后非常差”的M-RISS中III期患者也许是临床中最需关注的治疗群体。
 
专家简介
 
贡铁军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血液第三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白血病及骨髓瘤临床工作担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抗淋巴瘤联盟委员
 
李剑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
北京协和医院首届杰出青年医师奖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
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常委兼秘书
中华血液学杂志通讯编委
专业方向:浆细胞肿瘤&急性白血病
对POEMS综合征、轻链型淀粉样变、多发性骨髓瘤等浆细胞疾病进行较为系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高广勋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现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协会血液学委员会常委兼副总干事,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全军血液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市医学会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血液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血液学分会委员兼秘书,陕西省抗癌协会白血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负责国科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多项,第四军医学教学课题、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多项,主编(副主编)专著4部,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
 
王昱
博士,主任医师,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负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海淀院区骨髓移植部临床常规工作
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委员兼工作秘书,中华血液学杂志通讯编委
第一作者SCI 23篇,累计IF 116,其中BLOOD3 LEUKEMIA2
基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
获奖:作为第2完成人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作为第5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作为第6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级、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杜鹃
上海长征医院血液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获得德国乌尔姆大学和东南大学双博学位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成员,亚洲骨髓瘤工作组成员,全国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血液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员等学术任职。
对浆细胞疾病,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淀粉样变性等的诊治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先后在Blood, Haematologica等杂志发表文章,主持多个国际、国家及上海市基金项目.  2012年作为中国首位研究者获得国际骨髓瘤基金会(IMF)特别研究基金资助. 2016年再次获此殊索.
2009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2013年入选第二军医大学优秀青年学者, 2016年入选第八届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血液王建祥马军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